【 微信掃碼咨詢 】
0532-89776181
15564850850?
瀏覽量:0 時間:2012-11-14 青島德爾森凈化
北京地壇醫院新院共建有6間手術室,按凈化級別劃分為:兩間百級手術室,4間萬級手術室。按室內壓力劃分為:正壓手術室5間,正負壓切換手術室1間。
醫院的潔凈手術部是醫院建設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專業性很強,技術要求很高,施工工藝很嚴格。我院的手術部經過將近1年的運行,仍在不斷地完善中。現將我在手術室建設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交流,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和啟發。
潔凈空調機房應得到重視
潔凈手術部對專業設備的依賴性很強,這些專業設備是手術部安全運行的保障,因此應有一個較寬敞的空間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和日常巡視、維護。
由于建筑面積和工程造價的制約,我院潔凈空調機房設在屋頂上,層高小于2.2m。機房內空間非常局促,設備安裝緊湊,管道縱橫交錯,由于沒有設置維修通道,維修人員行走極為困難,必須在管道之間爬上爬下,給日常巡視檢查帶來很大麻煩。屋頂機房大門僅1.2m高,進出很不方便,由于400m2的機房僅有1個門,室內空氣不流通,夏季悶熱;冬季由于機房內沒有取暖設備,單層鋁合金門既無保溫又易變形,機房內非常寒冷。為了檢修方便,我們只得在機房外墻上又開了三樘鋼制保溫門,開門后空氣有了對流,室內環境得到了一些改善。
手術室內吊頂幾次向下漏水,經仔細檢查發現,由于施工粗糙,風道穿樓板的洞封堵不嚴,機房內管道跑水,水沿風道縫隙向下滲漏,險些造成醫療事故。
以上實例中的問題,使我們看到,在手術室的建設中,不僅要關注手術室的設計和建設,機房同樣也應得到重視。機房的運行和維修環境差,也會對手術室的安全帶來隱患。
手術室應設獨立冷源
我院手術室的冷源是由中央空調冷水機組提供的。中央空調機房設在病房樓地下室,由3臺2813KW的約克離心機,一臺1122KW的螺桿機組成一個中央空調系統,給全院7.5萬㎡建筑面積提供冷源。在分水缸上有一路支管供應設在病房樓6層的手術室。這樣的設置,帶來了以下一些問題:
*需冷時期不一致
中央空調一般供應時間為每年5月~9月,而手術室基本上全年需要提供冷源。
*手術室開放時間和間數的變化
手術室的開放間數和時間是隨著需要手術的病人而隨時變化的。有時6間全開,有時只開一兩間。手術通常集中在上午,而有時在下午或在晚上,因此,手術室所需要冷源提供的冷量也是不斷變化的。在中央空調運行時,這個問題還不突出,但在全院中央空調不運行期間,這就成為一個問題了,因為一臺1122KW螺桿機應對變化這么大的冷負荷顯然是不經濟的。
*冷卻塔的問題
在冬季使用冷卻塔,會遇到如何防凍及冷凝溫度過低等問題。這些在手術室建設前都應認真考慮。
*冷凍水溫上升問題
我院的中央空調冷凍水設計出水溫度為7℃,潔凈空調冷凍水設計要求水溫也是7℃。由于管道距離長,加上施工時冷凍水管道保溫不嚴密,導致水溫上升。水到達屋頂機房時最好狀態為8℃,可是我們的冷凍水有時達到9℃甚至10℃,大大降低了盤管熱交換效率。
面對上述問題,我認為,為每間手術室配置全天候專用獨立冷源不失為很好的選擇。雖然初期投資會增大一些,但對于手術室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來說,這些錢是應該花的,是必須花的,而且多花的這些錢在總投資中是能夠消化和平衡掉的。
室外環境設計依據過低,無法滿足手術室全天候運行的要求
近年來,全球氣候發生較大的變化,設計師在進行醫院潔凈手術部設計時,所參考的室外環境設計依據與現實天氣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北京地區室外環境設計參數表
大氣壓力(KPa) 室外干球溫度 室外濕球溫度(夏季) 室外環境濕度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26.4℃ 冬季 夏季
102.04 99.86 ﹣12℃ 33.2℃ 45% 78%
例如,這些年來,北京地區夏天來得越來越早,初夏氣溫越來越高。今年5月下旬天氣就已非常炎熱,室外溫度已遠超過設計參數33.2℃。盛夏頻頻出現連續高溫高濕天氣,溫濕度超過設計依據天氣的時間累積約30余天,幾乎間斷地跨越了整個夏季。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了20%的冗余量,也很難彌補設計參數與現實天氣的巨大差距。而設備供應商即便清楚這種情況,也只能按設計要求和招標文件規定加工生產設備,他是無力改變這種狀況的。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在超過設計室外環境參數的高溫高濕天氣時,手術室內的溫濕度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直接影響了手術室正常運行,造成巨大的醫療安全隱患。這個問題,設計師也有煩惱,但很無奈,因為有規范就要遵守,如按現實天氣設計,又有設計院內審因素的制約。
施工單位的選擇和施工界面的劃分
潔凈手術部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技術性很強,施工工藝要求很高,各種設備,各種專業相互交叉相互銜接,又要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院方對施工單位的選擇就非常重要。
施工單位首先要對設計和潔凈技術有深入地理解,要有精細的施工工藝,還要有高度的綜合協調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時要把協作施工單位降到最少。在這方面是有深刻教訓的。
舉一個工程實例,由于“工程管理者”不懂醫院建設又不聽取醫院方的建議,在施工單位的選擇和施工界面的劃分上不尊重科學不尊重客觀規律隨意而行:手術室主體建筑一家、送排風管道兩家、潔凈空調設備兩家、排風機一家、自控一家等。施工單位多,施工界面劃分就困難,不是重疊就是空白,有時就連開協調會人都很難湊齊。常常出現哪家不來就把責任往哪家身上推,與會方先落得個相安無事的現象。下次開會,上次沒來的,這次來了,他就再往別人身上推,如果都來了就相互爭吵互相推。結果可想而知:各自為戰、責任不清、推諉扯皮、工期滯后,建設功能始終達不到設計要求。由于工程被人為分割得過于零碎,潔凈工程總包單位也無法發揮協調功能。
工程進行了一段時間,發現自控系統尚未落實。“工程管理者”認為這不過是“幾千元一個像半導體一樣的盒子掛墻上就行,廣州就有賣的,” “它不屬于工程應由醫院自行購買”。結果是什么呢?院方費了很大的精力做工作,最終讓他們明白手術室的自控系統就如同汽車的儀表盤與汽車是不可分割的道理一樣。開始招標了,“工程管理者”以異乎尋常的低價請進一家公司。價格降下來了,但功能也隨之嚴重缺失:送風量、回風量、新風量、排風量、冷凍水供水回水溫度、風閥水閥開度狀態等功能均無顯示,甚至就連最重要的房間壓差報警顯示、高效過濾器堵塞報警等功能都沒有。院方提出問題,房間壓差建立不起來是風機風量不夠?建筑密封不嚴?風道漏風?還是其他什么原因?風道漏風是哪家公司做的,誰來檢測堵漏?由于原因無法判斷,責任無法分清。在自控方面,因為通訊方式不同、通訊協議不開放,你提供的數據我無接口,我要的數據他無法提供等等,諸多問題爭來吵去,至今未能解決。
這些“未能解決”的問題,帶給的醫院結果是得不到一個安全可靠、功能齊全的潔凈手術部。這個工程實例給我們的提示和警醒是多么深刻啊。